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行动纲要(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9-27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区各相关部门:

  《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行动纲要(2018-2020年)》已经区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9月27日

  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行动纲要(2018-2020年)

  为充分发挥我区楼宇资源优势,全面激发楼宇经济活力,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促进全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三年行动纲要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围绕“两沿两环”的发展定位,以“强产业、壮规模、做精品、创特色”为主要目标,通过楼宇资源整合、功能设施改造、产业布局优化、服务保障提升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传统商贸业,进一步促进楼宇经济集约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增强城市经济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京口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府引导作用效能,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引导跨界整合,提升楼宇经济发展活力。

  2.突出重点。高点定位谋划,加速要素资源向重点楼宇、重点产业集聚,精准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和知名度高的重点楼宇,提升区域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

  3.特色发展。增强“创唯一、创品牌”意识,着眼功能定位,谋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楼”“特色街”,形成有规模、有档次、有特色、有品牌的楼宇经济群,增强楼宇经济竞争力。

  4.创新融合。秉持开放创新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楼宇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楼宇经济与人民生活需求深度融合、楼宇经济与区域功能定位深度融合,实现功能协同、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末,京口区楼宇经济在楼宇规模、楼宇业态、楼宇效益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初步建成苏南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楼宇经济集聚区、示范区。

  1.楼宇经济规模更加壮大。到2020年末,全区楼宇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入驻企业1000家以上,建成达标楼宇80幢以上,创建星级楼宇30幢以上。

  2.楼宇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到2020年末,形成楼宇产业间相互关联、互动发展,资金、信息、科技、文化、人才等要素相互支撑、耦合联动的楼宇经济产业体系,建成“动漫楼”“软件信息楼”“现代金融楼”“文化创意楼”等一批专业特色楼宇,楼宇产业集聚度提升至90%,楼宇经济“两区两轴”格局初步形成。

  3.楼宇发展质效更加彰显。到2020年末,全区楼宇企业注册属地率大于90%,楼宇动态闲置率小于15%,楼宇总税收达7.8亿元以上,税收超1000万元楼宇30幢以上、超3000万元楼宇14幢、超5000万元楼宇8幢、超亿元楼宇3幢。

  二、产业布局

  坚持“点-线-面”发展思路,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提升传统商贸业相结合,生活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单体加快推进与群体融合发展相结合,推动形成“两区两轴”的楼宇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一)做强大市口现代商贸商务集聚区

  四至边界:以中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为中心,东至梦溪路,西、南至古运河,北至长江路、东吴路。

  推动该区域业态类型和层次匹配,加快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商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大市口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首位度。依托苏宁广场、八佰伴、商业城、联富商城、第一楼街步行街、财富广场、东大院等楼宇,重点发展高端商贸、高端商务等产业。

  高端商贸:重点培育城市商业综合体、主题商城、城市综合超市、品牌集合店、时尚精品店、特色餐饮、城市书店等产业,应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促进商贸业态协同联动。

  高端商务:重点培育综合体验展示馆、酒店式商务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咨询等产业。

  协同发展科创研发、健康休闲、主题娱乐、文化培训等产业。

  (二)建设大禹山数字信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四至边界:东至江苏大学北门、谷阳北路,南至宗泽路,西至焦山路,北至长江。

  该区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顺应国家战略导向和科技发展趋势,打造具有数字信息产业地标特质的引领区和示范区。依托中国中小企业信息产业园、归国博士园、互联网双创中心等现有及在建楼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研发、文化创意与设计等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培育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

  智能制造研发:重点培育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医疗器械装备、工业互联网等产业。

  文化创意与设计:重点培育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影视、VR、网络文学、在线教育等产业。

  (三)打造沿长江生态宜居发展轴

  西起春江潮广场,东至焦山路,以长江路-东吴路-禹山北路西段为主轴向两侧辐射。

  主要利用沿长江自然风光和优质旅游资源,打造苏南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生态宜居发展带。依托滨江银座、海运大楼、滨江科技、江茂大厦、北固湾香槟大道办公楼等楼宇,重点发展金融、健康医疗、休闲养生等产业。

  金融业:重点培育银行、保险、风投、担保、证券、财务公司、基金等传统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航运金融、贸易金融等新兴金融;评估、征信等金融中介。

  健康医疗:重点培育医疗美容、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产业。

  休闲养生:重点培育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等产业。

  (四)打造学府路科技创新产业轴

  西起梦溪广场,沿学府路延伸至禹山东路左湖立交,以学府路、禹山东路为主轴向两侧辐射。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打造镇江科技创新特色带。依托中建大厦、江苏科技大学附属楼、长江游戏谷、高创中心、左湖大厦等楼宇,发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引领作用,重点发展科技服务、创新创业、职业培训等产业。

  科技服务:重点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跨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评估咨询等科技产业。

  创新创业:重点建设校企合作研发机构、外地企业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载体。

  职业培训:重点育职业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就业和创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以及人力资源外包等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打造载体平台,不断扩大楼宇经济容量。促进一批在建楼宇项目竣工运营。加快苏宁广场、长江游戏谷、滨江商务中心、中小企业信息产业园、江大科创基地等一批在建楼宇建设步伐,新增一批设施全、功能优、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楼宇。促进一批签约楼宇项目开工建设。加强与出让地块开发企业对接,超前谋划待建楼宇定位,并推进楼宇尽快开工建设,滚动递增楼宇规模。促进一批楼宇新增长点列入规划。加强与市、区规划部门对接,做好未出让地块和待开发区域的研究论证,立足长远规划一批产业地块。到2018年底,全区楼宇总面积力争达到220万平方米,2019年新增10万平方米,到2020年末达到240万平方米。(牵头单位:区发改和经信委,配合单位:各街道(园区)、区招商服务中心、国土京口分局、规划京口分局)

  (二)改造升级功能设施,不断增强楼宇经济引力。探索构建“三级联动”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统一规划”的原则,汇聚区、街道、楼宇业主三级合力,更新改造老旧楼宇,完善楼宇基础功能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积极破解楼宇停车难题。因地制宜,结合商务楼宇周边道路、房屋、土地、空间等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商务楼宇停车场建设改造。加快提升通达通行效率。新建、改造一批主、次干道,优化交通管理,完善内部廊道,提升楼宇周边、内部通达水平。全力打造“智慧化楼宇”。整合工商、税务、统计、城管、街道的信息资源,应用GIS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手段,启动智能引导停车、智慧导购以及政务直通等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区住建局,配合单位:各街道(园区)、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统计局)

  (三)更大力度招引项目,不断增强楼宇经济动能。明晰招引方向。围绕“两区两轴”产业布局,制定优惠政策,招引一批起点高、成长性好、税收贡献大的优质项目落户,加速特色产业集聚,调优产业结构。加强全区楼宇招商信息管理,促进招商信息资源共享,为楼宇招商提供及时、准确、有效支撑。丰富招商模式。灵活采用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平台招商等形式,提高招商效率。整合招商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招商队伍优势,调动辖区街道经济工作者、企业主等各方积极性,推进全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激发招商活力。针对楼宇产权分散、国有资产活力不足等难题,创新招商思路和招商方式,整合资源,因楼施策,招引优质企业入驻,尽快实现税收增长、资产保值增值。(牵头单位:区招商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道(园区)、区发改和经信委、区商务局)

  (四)优化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楼宇经济质效。实施“腾笼换鸟”。对产权不明、功能不清的商务楼宇,以及单产不高、效益低下的商务楼宇,通过产业置换、改造扩容、出售转让等方式,盘活资产,提高产出效益。加快功能升级。推动楼宇功能多元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丰富楼宇产业业态,优化产业品质和商业生态,引导楼宇经济从单一商业形态逐步转向商业、商务、居住、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多功能组合,增强楼宇产业的关联度和耦合度。推动集中集聚。引领楼宇产业、项目、企业向专业市场、特色街区、产业园区集聚,形成“楼宇+专业市场”“楼宇+特色街区”“楼宇+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局面。(牵头单位:区发改和经信委、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各街道(园区)、区招商服务中心)

  (五)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不断优化楼宇经济环境。畅通政企联系。建立“楼语汇”等平台,将党建工作、工青妇群团工作、企业家联谊、项目发布与洽谈等融合,根据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需求,组织政策发布会、人才交流会、楼宇招商会,协助解决楼宇建设、招商和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强运营团队。鼓励成立楼宇业主委员会、楼宇经济发展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利益分配协调机制,最大限度为入驻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优质服务,实现楼宇运营管理和物业服务由“粗放式管理”向“管家式服务”转变。提升服务质量。制定《京口区楼宇经济公共服务规范》,全面推行“一站式”“全天侯”服务,营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政务环境。(牵头单位:区招商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政府办、区发改和经信委、各街道(园区)、区工青妇群团等)

  (六)加强统计监测分析,有效保障楼宇经济运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畅通区政府、街道、楼宇物业、入驻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全区楼宇经济的网络化、信息化、实时化管理。建立数据直报机制。完善楼宇经济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升级全区楼宇资源数字信息平台,定期对楼宇经济发展进行数据更新、分析研判、跟踪评价。建立楼宇联络员制度。区、街道明确专门人员负责辖区内楼宇信息采集,实时跟踪监测楼宇运行状况,动态更新平台数据。建立企业运营预警制度。跟踪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及时发布行业预警信息,引导企业科学决策、因时施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牵头单位:区统计局,配合单位:各街道(园区)、区招商服务中心、区发改和经信委、区商务局)

  (七)创建星级特色品牌,不断做靓楼宇经济名片。打造一批特色楼宇。按照“一楼一品”要求,引导楼宇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融合招商文化、楼宇文化、特色文化等元素,一幢楼宇彰显一个特色、一个楼层凸显一个主题,形成一批金融楼、科技楼、中介楼、教育培训楼等特色楼宇,避免区内同质化不良竞争。打造一批特色街区。以点带面,放大品牌效应,以星级品牌楼宇吸引、集聚更多同类优质业态,打造特色街区、特色片区,形成“美食购物一条街”“金融一条街”“休闲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建立星级评定机制。鼓励企业创优发展,建立星级楼宇评选制度,每年度评选出一批星级品牌楼宇,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到2018年底,全区星级楼宇总数达到8幢,2019年新增10幢,到2020年末达到30幢。(牵头单位:区招商服务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道(园区)、区发改和经信委、区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京口区楼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有关街道承担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楼宇经济发展工作。区相关部门履行部门职能,加强对上争取协调,加大对街道指导督查。建立区领导联系挂钩重点楼宇机制,高位协调解决发展难题。

  (二)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楼宇改造、物业管理、楼宇经营等扶持政策,加大对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泛娱乐、总部经济等新兴业态的扶持。鼓励银行业机构对楼宇经济发展给予贷款政策方面的倾斜。优先支持楼宇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为重点楼宇向上争取旧城改造、道路建设、民生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扶持。

  (三)突出人才支撑。以“引得来、管得住、用得好、能创业”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股权或期权激励、创造收益按比例返还等方式留住人才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四)加强舆论宣传。定期举办楼宇推介会、项目发布会,大力宣传楼宇经济发展,重点推介苏宁广场、八佰伴、凤凰广场等知名品牌楼宇及重点产业招引项目,提升京口楼宇知名度。加大宣传楼宇经济发展中涌现的突出典型单位和个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考核激励。健全完善楼宇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将楼宇入驻率、注册率、税收贡献率等重点指标和招商引资、为企服务等纳入街道(园区)目标绩效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建立督察督办机制,加大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力度。加大奖励力度,调动各层各级推动楼宇经济工作的积极性。

上一条:京口区关于印发创业帮扶“3+1”行动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京口区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