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关于印发《京口区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7-03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区各委办局、公司(场圃):

  现将《京口区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3日

  京口区文化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8-2020年,是京口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和镇江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强富美高”新京口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提高京口区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区目标,根据《镇江市“十三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发展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本行动计划主要阐明京口区文体局文化发展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是今后三年全区文化工作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全区文化系统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以建设“文化京口”、“幸福京口”为己任,以事业惠民生、产业促转型为工作主线,开创京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把京口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和队伍强”的文化强区。

  (二)具体目标:

  1.着力构建全省领先的覆盖城乡、发展均衡、供给丰富、服务高效、多元参与、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全国示范的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到2020年,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率达100%,“魅力京口”等一批公益性文化活动品牌做大做强。

  3.群众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力争有1-2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和“五星工程奖”金奖。

  4.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区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以上,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5.文化产业实力增强,设立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6%。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在全市名列前茅。

  三、着力实施六大系列工程十五件实事

  (一)着力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工程

  1.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中心设施设备。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国家试点工作,以专项规划和建设标准为依据,坚持改扩建和新建相辅相成的原则,以村(社区)文化室等为主体,依托村(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统筹宣传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党建、卫生等不同行业、部门文化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加强综合服务中心的设备配备,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到2020年,全区所有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文化设施、队伍、内容、资金等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2平方米。

  2.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工作,提升文化场馆培训、创作、展示等功能,提高使用率,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阵地,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在90%以上的社区、企业、学校建成市图书馆分馆,与市图书馆共同建立起层级比较清晰、资源较为丰富、统筹调配比较合理、网络服务比较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充分利用区文化艺术中心这一阵地,践行“基础立馆、文化立馆、人文立馆、人才立馆、创新立馆、品牌立馆”理念,发挥文化艺术中心的社会效益。

  (二)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3.切实丰富文化活动品牌内涵。以丰富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传播先进文化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魅力京口”文化惠民活动,扩大品牌影响。继续开展“四送”活动,组织公益性讲座和培训,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传统供给模式,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融入全市“淘文化”网平台。在文化广场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4.深化文化广场提升工程。对现有文化广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示范性文化广场和生态文化广场及广场文化活动示范性品牌。成立文化广场管理服务工作协会,建立文化广场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做到广场有人管、队伍有人建、活动有人搞、群众文明素质有提升,切实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良好格局。完善文化广场标准化体系,完成文化广场管理服务国家试点工作任务。开展文化广场优秀文艺团队和优秀文艺骨干评选活动。

  5.壮大基层文艺团队和文化队伍。加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抓好社区文艺团队和骨干的培训,强化业务干部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为文艺团队搭建展示平台。加大基层文化干部业务培训考核力度,逐步实施街道文化机构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选派优秀文化辅导员深入社区、学校、军营、企事业单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团队和创作群体。

  6.提升原创能力,打造精品力作。按照《京口区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京口区文学艺术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的规定,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红领巾读书征文”和“少儿故事创作演讲大赛”作品征集、评奖和演出活动,鼓励引导群文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社会生活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争取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省“五星工程奖”等重大赛事评比中有更多优秀作品入选。

  (三)着力实施“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工程”

  7.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发展。做好对全区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项目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抢抓互联网+、文化+等重大机遇,发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各项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引导、扶持资金申报工作,做好跟踪服务,实现新突破。

  8.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发展。确立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1)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作品创作;(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衍生品的产业化开发;(3)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4)手机流媒体、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交互式网络电视及其他基于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5)工艺美术品研发、技术改造及连锁经营一体化;(6)原创动漫、网游设计、制作、传播、出版服务;(7)高新技术印刷、数字出版、版权交易、文化产权交易。

  (四)着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9.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成镇江市文物志编写,加强古城风貌的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定期修缮保存状况欠佳的文保单位,继续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各级文保单位的“两线”划定工作和“四有”档案等基础性工作。有计划地修缮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宗泽纪念公园后期养护管理。配合市文物局,搞好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到2020年,形成文物保护制度比较完备,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95%以上,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城风貌保护状态良好的局面,全区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全市乃至全省先进行列。

  10.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依托京口文化艺术中心内的京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督促指导各街道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培训、展览活动,建立京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交流活动。到2020年,建成初具规模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和传承基地,帮助更多的项目申报市级、省级非遗项目,打造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和传承保护的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五)着力实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程

  11.加强日常管理。抢抓市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工作机遇,认真学习和运行各项行政权力,做好行政审批,按照规定发放行政许可。完成1-2次全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摸底调查,以健全强化登记备案、年检制度、岗位培训等为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努力推动网吧、娱乐场所、印刷、出版、发行等文化出版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机制。

  12.注重规划引导。通过文明行业创建、“文化市场转型升级”、“绿色网吧”评选等活动引导各类文化企业向规范化、品牌化、健康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

  13.强化行业监管。坚持“扫黄打非”,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做好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行业监管,配合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开展执法行动。

  (六)着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14.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建立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实现文化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以能力建设为突破口,按照各领域文化人才队伍自身特点与发展要求,加大培养力度,培养文化人才队伍。

  15.提升现有人才素质。举办专题培训班,促进文化人才知识结构更新,提高专业技能。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类技艺评比竞赛和展览等活动,积极为他们创造学习、进修、考察的机会。建立民间文化人才数据库,大力支持民间文化人才开展传习活动,抢救保护民间优秀传统文化。

  四、政策扶持与保障措施

  (一)深入推进文化改革。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文化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改革,增强活力,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效益。

  (二)大力强化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许可法》和省、市、区政府有关规定,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在依法行政方面的指导、规范、监督、参谋的职能作用。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公信力。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政府决定、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相结合,建立健全依法、科学、民主、高效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升行政许可效能。

上一条: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行动纲要(2018-2020年)》的通知
下一条: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设立京口区楼宇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政策意见(试行)》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